联系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10篇
联系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篇1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现如今,各个乡村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角度,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推动乡村振兴思路更明、干劲十足。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学习十九大精神重在领会重在实践重在落实要做到知行统一,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一、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决胜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中。领导干部要把脱贫攻坚当做当前的政治、的民生和最紧迫、最坚决的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脱贫攻坚中,全面抓好脱贫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此次考核任务工作。
二、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好实践好发挥好。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县委也制定了贯彻落实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系统性、长远性和近期目标,要坚定不移把生态保护摆在核心位置,像对待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三、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从严管党治党各项举措中。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方略第一条是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后一条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做好党和国家事业前提在于党的领导,保障在党的建设,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关键的理念,把抓好党建作为的政绩,全面压实“两个责任”,坚决维护好习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要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择不扣贯彻落实,要强化干部管理,持之以恒整风肃纪高压反腐,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
四、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中。脱贫摘帽需要各乡镇各部门互相配合,一定要早部署早谋划,要趁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东风,全力以赴、全面动员,亲临一线督促指导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全力抓好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确保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联系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篇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联系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篇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联系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省、市、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主要对象,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为延伸,坚持“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育人为本”,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真正做到教育改变学生和家庭的命运,阻断贫困代际递传,为我县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1、入学率达到要求。
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8%,义务教育巩固率9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78%。全面组织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简称“两后生”)免试就读职业技术学校,或接受免费职业教育培训,提高“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
2、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一是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孩子在优先享受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予以限度的资助;贫困学龄前儿童按每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课本费全免,贫困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贫困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按每生每年1600--2000元的标准免除学杂费,按每生每年1000、2000、3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学费全免,按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搞好贫困家庭大学生学费生源地贷款。积极开展社会助学活动,引导设立特困学生救助基金,采取优惠政策叠加的方式,加大对特困学生的救助力度。
二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一年200天标准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确保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都能享受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三是加大优质高中招生向薄弱学校倾斜。以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落实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分解到初中学校的措施,确保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配生”占比逐步达到80%。
3、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实施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20xx年计划投入7600万元,其中环保厕所改造3000万元,合格学校建设1300万元,全面改薄项目2300万元,高中办学条件改善1000万元。重点完成县一中西校区一期工程、县承启红军学校初中部建设工程、曹排小学二期工程、县特殊学校学生生活用房建设、创建32所合格学校和3所乡镇幼儿园、49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项目、县职校二期工程等。完成全县80个重点贫困村学校项目建设任务。
二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优质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巩固提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逐步扩大“在线课堂”开设规模,让农村地区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探索建立农村教学点网络学校,采取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光盘授课等多种形式,促进农村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xx年,全县所有教学点实现与省级网络平台互联互通。
4、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一是加强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树立远大理想,励炼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二是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义务教育“联校协作发展”行动,推行强校扶弱校、乡镇中心校带村小、片区初中联校制、联校协作发展等办学模式,在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协作,通过坚持“五个抓”(即抓课程、抓课堂、抓活动、抓队伍、抓管理),培养学生应具备并为个人终身发展奠基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九大素养,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三是强化职业培训,做到扶贫先扶技。坚持普职教育协调发展,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致相当,20xx年两所职校计划招生1600人,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基地、教学、科研、升学、就业”五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培养“两后生”做“明白人、能干人、脱贫致富带头人”,促进职业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健全由县级职教中心统筹职业培训计划和经费管理、由县职校为主实施的职业培训机制,推进大职教体系建设。
四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城带乡的形式,整体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主线,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以规范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岗位大练兵、教学大比武、常规大检查、校长进课堂”活动(简称“三大一进”活动),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指导、诊断、激励和督促作用,促进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探索分层教学、走教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改革,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探索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方式,彻底实现“以教为主”的课堂,向“以学为主”的课堂的根本转变,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健全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定向委培等教师补充机制。20xx年计划补充教师460人,其中定向委培180名、特岗计划80名、公开招聘200名。进一步完善教师定期交流、城乡支教、跟班学习等制度,加快优化教师队伍。
二是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行教师编制、职称评聘和评优表模等向乡村学校倾斜,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农村骨干教师补助政策向偏远农村、山区倾斜,优先提高贫困村任教老师经济待遇。探索建立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加强乡村教育本土化人才培养,重点为村小和教学点培养全科教师,实现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培训全覆盖。
三是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国标、省考、县管、校用”的农村教师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全县教师队伍管理。积极探索“县管校聘”教师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区域(连片)学校教师聘用、绩效考核和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根据学生变化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按照核定的编制要求,20xx年招录引进460名以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解决教师短缺问题,逐步实现师生比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轮岗交流比例不低于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0%。
6、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一是发展特殊教育。贯彻落实《湖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_—20_年)》,20_年完成宜章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生活用房建设任务,落实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合力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配齐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和康复训练。
二是关爱留守儿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支持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开设亲情电话,聘请“代理(爱心)妈妈”,招募志愿者,进行“生活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
三是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权利。坚持“两为主”方针,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面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与同城学生在收费、资助、学籍异动、入队入团、评优表彰及参与各种活动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随迁子女异地升学考试政策。
7、落实经费保障。
切实加大教育精准扶贫投入,进一步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向扶贫对象精准发力。以教育精准扶贫为主要战略,整合扶贫资金中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建设的部分资金与教育专项资金、捐赠给教育的资金等各类资金_使用,实行“多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完善教育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分配、使用、立项、审批、实施、绩效评价等具体操作规程以及公示公告制度,健全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审计监察等监管机制,切实提高教育精准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8、强化组织保障和监督考评。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县级统筹、乡(镇)协调、村(校)落实”的体制,县委、县政府成立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各学校也要成立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实行领导负总责的教育扶贫工作责任制;要建立教育精准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完善配套政策,形成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是健全信息台账。按照“县级统筹、乡镇(学校)为单位、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要建立到校到人精准扶贫数据库和网络管理平台,详细清查办学条件现状,核实办学条件缺口,实施清单式管理。精准核对每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电子信息库,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贫困学生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时间节点、工作进度,逐步销号。
三是强化狠抓落实和监督问责。要将教育精准扶贫纳入全县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上重点支持、项目上重点安排、资金上重点帮扶、工作上重点推进;要根据教育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明确目标任务、改革举措、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将包保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帮扶对象落实到具体学生、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学校、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年度;县教育局、县直各学校、乡镇中心学校、村校(教学点)、班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全面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实施“一校一对策、一生一责任人”的帮扶机制,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对口帮扶乡镇、乡镇中心学校负责人对口帮扶学校、学校负责人对口帮扶班级、班级科任老师对口帮扶学生(含包保、促进“两后生”就读中职学校)。通过层层包干,确保每所薄弱学校有扶贫联系人、每个贫困家庭学生有帮扶责任人,定点跟踪,精准帮扶,一包到底。建立“乡镇自查、县级复查”,重点检查项目进展、工程质量、工作成效等,不断优化评价制度,将教育精准扶贫纳入对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加强教育督导,及时进行绩效评价,开展贫困家庭满意度、特殊群体学生满意度调查,将教育精准扶贫纳入各学校绩效考核体系。
四是强化舆论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实效,着力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着力宣传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着力宣传推进教育精准扶贫中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凝聚力量、激发热情、增强信心,形成人人知晓教育精准扶贫、人人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和强大气场。
联系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篇5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
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
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
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
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联系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篇6
_乡位于_县东南部,与_、_县交界。全乡面积_平方公里,人口_户,_人,辖x个村、_个村民小组。近年来该乡在县扶贫局的大力支持下,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自_年以来全乡共启动实施了_、_等7个重点村建设,共争取扶贫资金398多万元,重点建设村组公路、农民用电、人畜饮水、产业开发、村容村貌等为主的民生工程项目,为该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均收入由_年的3364元增加到_年的5688元,如今农业生产初显产业化格局,农民逐年致富,农村面貌发生了大的变化。
一、领导重视抓扶贫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领导重视,建立一个完善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从乡镇到村组到贫困户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为此,该乡专门成立了全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亲自抓扶贫工作,同时由一名副乡长具体负责扶贫工作的实施,并在各重点村也相应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资金管理小组、项目监督小组等各项组织,每个重点村由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任组长,长期负责该村的扶贫工作,同时聘请了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知明人士,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等作为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扶贫工作,监督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实施。做到从乡到村各级扶贫组织健全,人员落实、管理严格,加快了我乡扶贫工作的进度。
二、方法多样抓扶贫
1、培育主导产业,进行产业扶贫。
一是发展农业产业。立足当地海拔低气候温和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段提高产量和质量以及知明度。近几年全乡烤烟发展到_多亩,年收入280余万元;西瓜种植1500多亩,年收入350万元,地膜洋芋达300亩,蔬菜小杂粮种植达1000亩,使_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畅销县内外。
二是发展畜牧产业,去年山羊存栏2800只,鸡存栏8000只,猪出栏3000头,使_的腊猪肉远近闻名。
三是发展林果业,继续巩固停止耕种恢复森林植被成果,在发展传统核桃、板栗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木瓜,使全乡的木瓜种植已达1500亩,全乡的林业年收入达280万无。四是发展传统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了烧酒生产,使该乡的苞谷酒、甘蔗酒闻名柞水。通过对各村主导产业的培育,各大产业已形成范围,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
2、实施移民扶贫,采取工赈移民与扶贫移民相结合,实施下山扶贫。在乡政府所在地的_村边贸市场内实施集中安置,主动动员和引导高山边远的农户搬迁下来,几年来共扶贫搬迁196户788人,集中安置176户307人,在全乡逐步形成了山上耕作山下消费、山上挣钱山下享受的局面。
3、加强农民培训,实行智力扶贫。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对全乡农民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市场认识等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对外出农民组织参加劳动技能、法律知识、市场营销培训,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近年来共举办培训班20多次,培训农民4000多人次,有150多人参加劳动技能等培训,有效地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了自主脱贫的能力。
4、引导、鼓励农民外出创业,实现异地脱贫。根据本乡可用资源有限的现实,大力引导农民外出创业。乡里专门成立了劳务输出领导小组,提供劳务用工信息,建立外出劳务人员档案,加强外出人员的跟踪服务。目前该乡外出创业人员达1000多人,他们主要在西安、山西、温州、广州、甘肃等地从事服装、冶金、机电、电子、泥水工等行业。并适时组织劳动力技培训,四年来共组织培训158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全乡群众的创业本领,使大批农民外出创业,大大缓解了本地扶贫压力,是一条见效快的扶贫捷径。
5、加快基本公共工程建设,改善生活生产条件促脱贫。近年来围绕边贸市场建设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着重以交通、教育、通讯、四改等为主的基本公共工程建设。使边贸市场一镇四小区三横二纵一环的建设格局初步形成,交通方面共投入500多万元,完成_大桥建设和18座便民桥建设、三条通村水泥路建设、四条路的通达工程和两条路的改造升级及各村的通组公路建设项目。教育方面兴建中心校教学楼,改善师生学习办公条件,得到了“普九”和“两基”的达标验收。
通讯方面建立通信基站三处,安装了闭路电视,开通了电信和广电网。新农村建设已完成了五个村的重点村的建设项目,逐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三、措施到位抓扶
一是做到责任到人,组织到位。该乡与各重点村签订项目实施责任状,明细考核标准,每一个项目都有1-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负责抓落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出现违规现象将直接追究第一责任人责任,重则处于行政处罚、轻则批评教育,并将工作完成情况与年底考核相挂钩,同时在每个项目实施时,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定工作人员,专项负责项目实施,做到项目不结束,人员不撤离。
二是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确保扶贫项目见成效。该乡主动转变扶贫方法,由政府主导式扶贫向群众参与式扶贫转变,通过宣传教育,激发广大贫困户的热度和主动性,发动贫困人群积主动投身于扶贫工作,参与扶贫开发,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通过自身辛勤劳动取得扶贫效果,让群众亲自选准自己的扶贫项目,政府统一引导服务,不断壮大各村的特色产业,实现增收。
三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贫困户自我脱贫能力。为提高贫困人群的生产技能,该乡还专门组织群众到_、_、_等地考查学习,学习别人的种植养殖技术,解决我乡群众“想致富、没技术”状况,为扶贫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超前思维抓扶贫
项目建设规划先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谋划好后期的工作,在乡级各套班子成员深入调研后,制定出了后期扶贫工作计划,要紧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努力协调好各方关系,争取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全乡的扶贫工作再上水平:
1、继续加大科技扶贫,加大培训力度,按“五学”要求培育新型知识化农民,从思想上、技能上解决制约脱贫的根本原因。
2、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继续抓好重点村建设,突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使各村逐步达到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
3、继续抓好项目建设力度,按照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要求,以边贸市场建设为主,实施好一批重点项目,逐步把该乡各村建设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新村庄,使_真正成为在_有影响、在_有位次的_名乡、产业大乡、教育强乡和经济富乡。
联系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篇7
从“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到“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为党带领人民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指明了方向。
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前,浙大圆正科创服务正以更新视角、更高站位,围绕中心工作,立足主业,凝聚力量,积极探寻一条因时、因势、因地制宜的“红+蓝+绿”三色新路。突出红色文化主题,打造浙大西迁主题文旅带;厚植科创蓝色基因,探索“科创+”“未来园区”模式;践行绿色生态理念,数字赋能,推动特色农副产品向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智慧化转型。作为浙大圆正科创服务的一员,我们将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科创服务助力发展,坚定走好共同富裕路。
联系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省、市、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主要对象,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为延伸,坚持“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育人为本”,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真正做到教育改变学生和家庭的命运,阻断贫困代际递传,为我县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1、入学率达到要求。
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8%,义务教育巩固率9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78%。全面组织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简称“两后生”)免试就读职业技术学校,或接受免费职业教育培训,提高“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
2、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一是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孩子在优先享受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予以限度的资助;贫困学龄前儿童按每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课本费全免,贫困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贫困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按每生每年1600--2000元的标准免除学杂费,按每生每年1000、2000、3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学费全免,按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搞好贫困家庭大学生学费生源地贷款。积极开展社会助学活动,引导设立特困学生救助基金,采取优惠政策叠加的方式,加大对特困学生的救助力度。
二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一年200天标准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确保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都能享受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三是加大优质高中招生向薄弱学校倾斜。以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落实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分解到初中学校的措施,确保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配生”占比逐步达到80%。
3、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实施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2017年计划投入7600万元,其中环保厕所改造3000万元,合格学校建设1300万元,全面改薄项目2300万元,高中办学条件改善1000万元。重点完成县一中西校区一期工程、县承启红军学校初中部建设工程、曹排小学二期工程、县特殊学校学生生活用房建设、创建32所合格学校和3所乡镇幼儿园、49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项目、县职校二期工程等。完成全县80个重点贫困村学校项目建设任务。
二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优质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巩固提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逐步扩大“在线课堂”开设规模,让农村地区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探索建立农村教学点网络学校,采取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光盘授课等多种形式,促进农村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7年,全县所有教学点实现与省级网络平台互联互通。
4、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一是加强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树立远大理想,励炼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二是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义务教育“联校协作发展”行动,推行强校扶弱校、乡镇中心校带村小、片区初中联校制、联校协作发展等办学模式,在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协作,通过坚持“五个抓”(即抓课程、抓课堂、抓活动、抓队伍、抓管理),培养学生应具备并为个人终身发展奠基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九大素养,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三是强化职业培训,做到扶贫先扶技。坚持普职教育协调发展,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致相当,201x年两所职校计划招生1600人,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基地、教学、科研、升学、就业”五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培养“两后生”做“明白人、能干人、脱贫致富带头人”,促进职业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健全由县级职教中心统筹职业培训计划和经费管理、由县职校为主实施的职业培训机制,推进大职教体系建设。
四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城带乡的形式,整体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主线,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以规范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岗位大练兵、教学大比武、常规大检查、校长进课堂”活动(简称“三大一进”活动),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指导、诊断、激励和督促作用,促进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探索分层教学、走教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改革,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探索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方式,彻底实现“以教为主”的课堂,向“以学为主”的课堂的根本转变,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健全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定向委培等教师补充机制。201x年计划补充教师460人,其中定向委培180名、特岗计划80名、公开招聘200名。进一步完善教师定期交流、城乡支教、跟班学习等制度,加快优化教师队伍。
二是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行教师编制、职称评聘和评优表模等向乡村学校倾斜,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农村骨干教师补助政策向偏远农村、山区倾斜,优先提高贫困村任教老师经济待遇。探索建立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加强乡村教育本土化人才培养,重点为村小和教学点培养全科教师,实现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培训全覆盖。
三是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国标、省考、县管、校用”的农村教师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全县教师队伍管理。积极探索“县管校聘”教师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区域(连片)学校教师聘用、绩效考核和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根据学生变化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按照核定的编制要求,201x年招录引进460名以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解决教师短缺问题,逐步实现师生比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轮岗交流比例不低于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0%。
6、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一是发展特殊教育。贯彻落实《湖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_—20_年)》,20_年完成宜章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生活用房建设任务,落实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合力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配齐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和康复训练。
二是关爱留守儿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支持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开设亲情电话,聘请“代理(爱心)妈妈”,招募志愿者,进行“生活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
三是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权利。坚持“两为主”方针,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面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与同城学生在收费、资助、学籍异动、入队入团、评优表彰及参与各种活动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随迁子女异地升学考试政策。
7、落实经费保障。
切实加大教育精准扶贫投入,进一步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向扶贫对象精准发力。以教育精准扶贫为主要战略,整合扶贫资金中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建设的部分资金与教育专项资金、捐赠给教育的资金等各类资金_使用,实行“多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完善教育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分配、使用、立项、审批、实施、绩效评价等具体操作规程以及公示公告制度,健全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审计监察等监管机制,切实提高教育精准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8、强化组织保障和监督考评。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县级统筹、乡(镇)协调、村(校)落实”的体制,县委、县政府成立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各学校也要成立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实行领导负总责的教育扶贫工作责任制;要建立教育精准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完善配套政策,形成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是健全信息台账。按照“县级统筹、乡镇(学校)为单位、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要建立到校到人精准扶贫数据库和网络管理平台,详细清查办学条件现状,核实办学条件缺口,实施清单式管理。精准核对每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电子信息库,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贫困学生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时间节点、工作进度,逐步销号。
三是强化狠抓落实和监督问责。要将教育精准扶贫纳入全县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上重点支持、项目上重点安排、资金上重点帮扶、工作上重点推进;要根据教育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明确目标任务、改革举措、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将包保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帮扶对象落实到具体学生、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学校、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年度;县教育局、县直各学校、乡镇中心学校、村校(教学点)、班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全面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实施“一校一对策、一生一责任人”的帮扶机制,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对口帮扶乡镇、乡镇中心学校负责人对口帮扶学校、学校负责人对口帮扶班级、班级科任老师对口帮扶学生(含包保、促进“两后生”就读中职学校)。通过层层包干,确保每所薄弱学校有扶贫联系人、每个贫困家庭学生有帮扶责任人,定点跟踪,精准帮扶,一包到底。建立“乡镇自查、县级复查”,重点检查项目进展、工程质量、工作成效等,不断优化评价制度,将教育精准扶贫纳入对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加强教育督导,及时进行绩效评价,开展贫困家庭满意度、特殊群体学生满意度调查,将教育精准扶贫纳入各学校绩效考核体系。
四是强化舆论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实效,着力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着力宣传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着力宣传推进教育精准扶贫中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凝聚力量、激发热情、增强信心,形成人人知晓教育精准扶贫、人人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和强大气场。
联系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篇9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
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
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
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
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联系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篇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推荐访问:助力 新时代 振兴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 我能为乡村振兴做些什么? 新时代大学生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大学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什么作为 乡村振兴与新时代大学生 乡村振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乡村振兴中 大学生应该如何助力 新时代大学生在乡村振兴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 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当代大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3篇